![]() 工件回收裝置
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工件回收裝置係設有外殼(21),該外殼(21)係為了防止切削屑或切削油從工件的回收口侵入,而包覆著朝向被配置在保持加工完成之工件(1’)的保持部(13)之側方的工件回收部(18)之上方側開口的工件回收口(19)的上方以及側方,從朝向設置在外殼(21)之下方側開口的導入口(22)一直到回收口(19)的工件之搬送路徑(23)係形成為階狀,以可朝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持著保持部(13),利用保持部(13)使工件(1’)沿著搬送路徑(23)移動,從導入口(22)朝回收口(19)的上方搬送,朝回收口(19)搬出。 公开号:TW201302378A 申请号:TW101108444 申请日:2012-03-13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Noriyuki Asahara;Yoshiki Sugimoto;Kyota Kotake;Hiroshi Kasuya 申请人:Citizen Holdings Co Ltd;Citizen Machinery Miyano Co; IPC主号:B23Q11-00
专利说明:
工件回收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工件回收裝置。 一種先前既知的工件回收裝置,係具備:保持加工完成之工件的保持部、以及被配置在保持部之側方的材料回收部,保持部係以可朝向回收部移動的方式來設置,藉由保持部的移動將工件朝回收部搬送搬出,將加工完成的工件朝回收部回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0-126972號公報 但是,因為回收部係為上方開口,且經由開口部將工件朝回收部回收,所以有工件在加工中的切削屑或切削油容易侵入回收部內的缺點。 為了解決上記課題,本發明的工件回收裝置係具備:保持加工完成之工件的保持部、以及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之側方的工件回收部,上述回收部係具備朝向上方側開口的工件回收口,上述保持部係以可朝向上述回收部移動的方式來設置,藉由上述保持部的移動,將上述工件朝上述回收部搬送,透過上述回收口來回收,其第1個特徵為:在上述回收部係設有包覆上述回收口之上方以及側方的外殼,在上述外殼係設有朝向下方側開口的導入口,從上述導入口一直到上述回收口的工件之搬送路徑係形成為階狀,以可朝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持著上述保持部,使其可沿著上述搬送路徑移動,並利用上述保持部將上述工件從上述導入口朝上述回收口的上方搬送,朝向上述回收口搬出。 第2個特徵為:上述把持部係由工件機械的主軸所構成。 第3個特徵為:上述工件機械係具備2個彼此對向且執行工件之授受的主軸,上述把持部係由一方的主軸所構成,並以上述回收口被配置在高於進行工件之授受時的兩主軸之軸心高度的位置的方式來設置回收部。 根據如上所構成之本發明的工件回收裝置,具有:藉由外殼可防止來自上方以及側方的切削屑或切削油等侵入回收口,利用保持部可獲得穩定地搬送、回收加工完成之工件的效果。 再者,因為上述把持部由工件機械的主軸所構成,所以不須特別設置保持部,特別是,把持部是由彼此對向且執行工件之授受的2個主軸中的其中一方所構成,並且藉由以上述回收口被配置在高於進行工件之授受時之兩主軸之軸心高度的位置的方式來設置回收部,具有可有效防止在工件加工時之切削屑或切削油等侵入回收口的優點。 以具備本發明之工件回收裝置的工件機械之自動車床為例,來說明本發明之工件回收裝置的一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本自動車床係具備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把持工件1的正面主軸2。正面主軸2係以軸心為中心自由旋轉,且在軸線方向(Z軸方向)可自由滑動的方式被支持。在正面主軸2的前方係配置有供被正面主軸2所把持之工件1插通的導引軸襯3。 導引軸襯3係被安裝在導引軸襯支持台4,以可自由旋轉且沿著Z軸方向自由滑動的方式導引著工件1。導引軸襯支持台4係被固定在自動車床的平台上。在導引軸襯3的前方,於平台上係設有沿著在左右方向與Z軸方向為直交的X軸方向延伸之X滑軌6。X滑動台7係以可沿著X軸方向自由滑動的方式被安裝在X滑軌6。 在X滑動台7側係設有沿著Z軸方向延伸的Z滑軌8。Z滑動台9係以可沿著Z軸方向自由滑動的方式被安裝在Z滑軌8。 在Z滑動台9側係設有沿著在上下方向與X軸方向及Z軸方向直交之Y軸方向(參照圖2)延伸的Y滑軌11。支持台12係以可沿著Y軸方向自由滑動的方式被安裝在Y滑軌11。 背面主軸13係與正面主軸2對向般,以軸心為中心,可自由旋轉驅動地被支持台12所支持。背面主軸13係構成可自由裝卸地把持著工件1。 在支持台12,於背面主軸13的側方位置係設有對「被正面主軸2所把持之工件1」加工的正面加工工具14。在本實施形態中,正面加工工具14係沿著X軸方向複數配置呈工具列,該工具列係沿著Y軸方向形成為複數階。 各正面加工工具14以及背面主軸13藉由上述構成,沿著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一體地滑動。 在導引軸襯3的側方位置,背面工具台16係被固定在平台側。在背面工具台16係裝設有:對被背面主軸13所把持之工件1加工的背面加工工具17。 在本實施形態中,背面工具台16係如圖2所示,以沿著X軸方向呈工具列的方式複數配置了背面加工工具17,且構成該工具列可以沿著Y軸方向形成為複數階。 本自動車床係利用支持台12沿著Y軸方向的移動、以及X滑動台7沿著X軸方向的移動,選擇預定的正面加工工具14,藉由正面主軸2以及支持台12的移動,而可利用所選擇的正面加工工具14,對被正面主軸2所把持之工件1從導引軸襯3突出的部分施以加工。藉由使支持台12移動,將正面主軸2與背面主軸13以同心方式配置,即可在正面主軸2與背面主軸13之間進行工件1的授受。 利用工件1的授受,即可將被正面主軸2所把持且經加工的加工完成之工件1引渡到背面主軸13。藉著支持台12沿著Y軸方向的移動、以及X滑動台7沿著X軸方向的移動,選擇預定的背面加工工具17,利用支持台12的移動,即可利用所選擇的背面加工工具17對被背面主軸13所把持的工件1施以加工。例如,可將被正面主軸2把持且經加工的加工完成之工件1’被背面主軸13把持、再追加加工。 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接受被正面主軸2所加工之加工完成的工件1’之工件回收籠15係一體地固定在背面主軸13,而構成不會執行在背面主軸13的加工。 如圖3所示,使背面主軸13在與正面主軸2的同心位置接近正面主軸2,可將利用突切工件1所取得之加工完成的工件1’送入工件回收籠15而被背面主軸13所保持。 在背面加工工具17的側方係設有回收被背面主軸13所保持之加工完成之工件1’的斜槽(shute)18。斜槽18係固定在背面工具台16。從背面工具台16取下一部份的背面加工工具17,藉由使用背面工具台16之背面加工工具17的安裝部,即可簡易安裝斜槽18。 斜槽18係形成上方側開口的箱形,開口部份構成了回收口19。藉由將工件1’朝回收口19落下投入,即可將工件1’朝斜槽18內搬出回收。斜槽18係以回收口19位在高於當在背面主軸13與正面主軸2之間進行工件1之授受時之軸心高度的位置之方式來配置。 包覆回收口19之上方以及側方的外殼21係被固定在斜槽18。外殼21中之與背面主軸13對向之側面的一部份,係做為後述的搬送路徑23,且至少開放了可容工件回收籠15通過的寬度。 外殼21之背面主軸13側的側方部份21a,係超出回收口19之正上方的範圍,朝向導引軸襯3側一直延伸到背面加工工具17的附近,該延伸部份中之前端側的部份係朝向斜下方傾斜,被該先端側的部份與斜槽18的上端緣切割而形成朝向下方向開口的導入口22。 在本實施形態中,導入口22係朝斜下方形成。從導入口22一直到回收口19的上方位置為止,係形成了加工完成之工件1’的搬送用之搬送路徑23。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搬送路徑23係由:從導入口22之端部一直到回收口19之側方為止,朝斜上方的直線狀的傾斜路徑23a;以及從傾斜路徑23a的端部一直到回收口19之上方為止的略水平線狀之水平路徑23b所構成,從導入口22一直到回收口19的上方位置為止係形成階狀,該階狀係具有至少可容許工件回收籠15通過的寬度。 正面主軸2的軸心高度與傾斜路徑23a的端部係被設定為大約同一高度。背面主軸13一旦從正面主軸2接收了加工完成的工件1’,即可沿著略水平線狀的路徑25,朝向傾斜路徑23a的端部移動。 如圖2、圖4所示,背面主軸13利用支持台12的移動,在使工件回收籠15沿著路徑25朝向傾斜路徑23a的端部移動之後,又使其沿著傾斜路徑23a朝向斜上方移動。 工件回收籠15係從傾斜路徑23a的途中,通過導入口22而被導入外殼21內,沿著水平路徑23b一直移動到回收口19的上方為止,而可搬送被背面主軸13所保持的工件1’。 工件回收籠15在位於回收口19之上方的狀態下,藉由使背面主軸13旋轉,可使被收容在工件回收籠15的工件1’朝回收口19落下,朝向斜槽18搬出、回收。再者,因為外殼21之與背面主軸13對向的側面之一部份為開放,所以不會防礙背面主軸13的移動。 在本自動車床中,背面主軸13係兼做為保持加工完成之工件1’的保持部,斜槽18做為回收部,而構成工件回收裝置。 工件回收裝置係可利用外殼21來防止切削屑或切削油等從上方以及側方侵入回收口19,並可利用背面主軸13來穩定搬送、回收加工完成的工件1’。 特別是,因為搬送路徑23為直線狀路徑的組合,所以可簡單地構成外殼21以及搬送路徑23,用簡易的構成即可防止切削屑或切削油侵入回收部18。 此外,因為可沿著搬送路徑23與路徑25來搬送加工完成的工件1’,所以可控制支持台12沿著Z軸方向移動的衝程,可將自動車床小型化。特別是,藉由將位在比導入口22更為下方的背面加工工具17設定為非安裝狀態,使背面主軸13儘可能地接近背面工具台16側,將工件1’可朝向斜槽18進行工件1’搬送,可將支持台12沿著Z軸方向移動的衝程控制得更小。 再者,也可以不在背面主軸13安裝工件回收籠15,而為以下之構成:利用背面主軸13來把持並授受已於正面主軸2完成加工的工件,一邊利用背面主軸13來把持加工完成的工件1’,一邊朝回收口19的上方搬送,朝向斜槽18搬出。此時,也可使已在正面主軸2完成加工的工件1’把持於背面主軸13並追加加工,再將由背面主軸13把持並追加加工完了的工件1’朝斜槽18搬出回收。 又,搬送路徑23除了傾斜直線狀的傾斜路徑23a、以及略水平線狀之水平路徑23b的組合外,還可以是對應外殼21的形狀、或者是外殼21之周邊構造物的形狀等,來組合沿著垂直線或圓弧線的路徑。 例如:藉由使導入口22朝向垂直下方開口,利用組合水平路徑與垂直線狀的路徑即可構成搬送路徑。此時,因為利用外殼21可大範圍包覆回收口19的側方,所以可提昇預防飛散的切削屑或切削油等侵入回收口19的效果。 [相關申請案的相互參照] 本案係根據於2011年3月28日向日本專利局所申請之特願2011-069977號案主張優先權,本說明書係參照其全部揭示。 1'‧‧‧加工完成的工件 13‧‧‧背面主軸(保持部) 18‧‧‧斜槽(回收部) 19‧‧‧回收口 21‧‧‧外殼 22‧‧‧導入口 23‧‧‧搬送路徑 [圖1]係顯示具備本發明之工件回收裝置的自動車床之要部平面圖。 [圖2]係顯示具備本發明之工件回收裝置的自動車床之要部正面圖。 [圖3]係顯示從正面主軸朝向工件回收籠收取加工完成之工件的狀態的自動車床之要部平面圖。 [圖4]係顯示將加工完成的工件朝軸襯上方搬送之狀態的自動車床的要部平面圖。 3‧‧‧導引軸襯 15‧‧‧工件回收籠 16‧‧‧背面工具台 17‧‧‧背面加工工具 18‧‧‧斜槽 19‧‧‧回收口 21‧‧‧外殼 21a‧‧‧側方部份 22‧‧‧導入口 23‧‧‧搬送路徑 23a‧‧‧傾斜路徑 23b‧‧‧水平路徑 25‧‧‧路徑
权利要求:
Claims (3) [1] 一種工件回收裝置,係具備:保持加工完成之工件的保持部、以及配置在上述保持部之側方的工件回收部,上述回收部係具備朝上方側開口的工件回收口,上述保持部係以可朝向上述回收部移動的方式來設置,利用上述保持部的移動將上述工件朝上述回收部搬送,透過上述回收口來進行回收,其特徵為:在上述回收部係設有包覆上述回收口之上方以及側方的外殼,在上述外殼係設有朝向下方側開口的導入口,從上述導入口一直到上述回收口為止之工件的搬送路徑係形成為階狀,以可朝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支持著上述保持部,使其可沿著上述搬送路徑移動,利用上述保持部將上述工件從上述導入口朝向上述回收口的上方搬送,朝向上述回收口搬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工件回收裝置,其中,上述把持部係由工件機械的主軸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工件回收裝置,其中,上述工件機械係具備2個彼此對向且執行工件之授受的主軸,上述把持部係由一方的主軸所構成,並以上述回收口被配置在高於進行工件之授受時之兩主軸的軸心高度之位置的方式,設置回收部。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KR101861537B1|2018-07-02|공작 기계, 그리고 적재 및 하적 방법 KR101886224B1|2018-08-07|수직의 공구 스핀들을 갖는 자동 적재 공작 기계 US6679659B1|2004-01-20|Mill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rotating, drivable tool spindle JP4342474B2|2009-10-14|工作機械 KR20130019345A|2013-02-26|2개의 수직 공작물 스핀들을 갖는 자동 적재 공작 기계 KR20130135170A|2013-12-10|머시닝 센터 KR20140110160A|2014-09-17|공작기계 TWI538772B|2016-06-21|Workpiece recovery unit US7437816B1|2008-10-21|Lathe with arrangement for dropping chips into a container without blocking moving path of a saddle KR101277425B1|2013-06-20|선반 JP2008080409A|2008-04-10|工作機械の加工ライン JP5753745B2|2015-07-22|孔穿け作業台 KR200448192Y1|2010-03-24|새들 주행궤도를 방해하지 않게 칩이 용기내로 떨어지도록배열된 선반 JP5372513B2|2013-12-18|ワーク授受装置を備えた工作機械 WO2020049729A1|2020-03-12|工作機械 CN108136554A|2018-06-08|加工中心 JP2013107194A|2013-06-06|シャフト状のワークピースを完全に加工するための工作機械及び方法 JP4673152B2|2011-04-20|旋盤 JP2005125472A|2005-05-19|切粉吸引ヘッド及び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CN105312967B|2020-07-07|双主轴机床 JP5954021B2|2016-07-20|工作機械および製品排出方法 TWI526264B|2016-03-21|Can be equipped with iron conveyor belt JP6134177B2|2017-05-24|工作機械 JP3139928U|2008-03-06|サドルの案内溝を塞ぐことなくコンテナ内に切れ端を落下させる設計を備えた旋盤 TWM413561U|2011-10-11|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base of processing machine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EP2692465B1|2016-03-30| KR101532501B1|2015-06-29| ES2579322T3|2016-08-09| TWI538772B|2016-06-21| CN103476525A|2013-12-25| EP2692465A1|2014-02-05| EP2692465A4|2015-03-04| JP5596851B2|2014-09-24| CN103476525B|2015-10-21| US9289871B2|2016-03-22| KR20130132996A|2013-12-05| WO2012132648A1|2012-10-04| US20140015182A1|2014-01-16| JPWO2012132648A1|2014-07-24|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0541605U|1991-11-11|1993-06-08|村田機械株式会社|旋盤のワーク排出装置| JP4303810B2|1998-10-26|2009-07-29|中村留精密工業株式会社|旋盤のワーク排出装置| JP4842468B2|2000-10-06|2011-12-21|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自動供給排出装置付き工作機械及びその加工方法| JP2004114226A|2002-09-26|2004-04-15|Mori Seiki Hitech Co Ltd|主軸移動型立形工作機械| DE10344497A1|2003-09-24|2005-04-28|Stephan Huber|Vorrichtung zum Abführen von Fertigungsteilen aus einem Prozessraum| CN1880011B|2005-06-16|2011-06-15|小松Ntc株式会社|工件传送装置| US7992474B2|2005-11-02|2011-08-09|Citizen Holdings Co., Ltd.|Cover structure and machine tool with the cover structure| WO2008054018A1|2006-10-31|2008-05-08|Citizen Holdings Co., Ltd.|Dispositif de transport de pièce et machine-outil utilisant ledit dispositif| JP5014970B2|2007-12-12|2012-08-29|ヤマザキマザック株式会社|複合加工旋盤のワーク搬入・搬出装置|CN108568692B|2017-12-05|2021-03-02|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种机位上下料设备| CN112846289B|2020-12-29|2022-02-01|广州市荻亚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一种压缩机壳体智能制造中金属板材上料装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69977||2011-03-28||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